主页 / 服务 > 资讯 > 正文

钟南山:疫情可能在4月前结束,返程高峰不会引起疫情高峰!

2020-02-12 09:41:35   来源:百度   评论:0   [收藏]   [评论]
导读:  据中新社报道,肺炎疫情防控处于胶着对垒的紧要关头,钟南山院士在广州接受了媒体的专访,释放了多个疫情重要信息。  基金君整理了采访要点,供大家参考。  要点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会在本月(二月)出现
  据中新社报道,肺炎疫情防控处于胶着对垒的紧要关头,钟南山院士在广州接受了媒体的专访,释放了多个疫情重要信息。

  笔者整理了采访要点,供大家参考。

  要点一: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会在本月(二月)出现峰值。

  钟南山表示,这一预测是根据最近几天的疫情发展态势和政府部门所采取的措施做出的。他透露,现在一些省份的情况已有明显改善,新增病例已经下降。

  “所以,我们估计,大概,峰值会在这个月(二月)的中下旬到来……然后会有个类似小平台期的过渡,随后下降。”他说。而武汉遏制疫情发展的措施是有必要的,国家也应该永久禁止野生动物买卖,加强疾控、建立全球性的传染病预警机制。

  要点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望4月前结束

  钟南山表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感染病例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下滑,疫情有望出现缓解。他预计峰值将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4月前可能结束。

  钟南山表示,做出上述预测是基于现有的数学模型,近期的疫情情况,以及政府所采取的措施。

  不过他承认,目前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还有很多未知。他说道:“我们还不知道病毒为何有如此大的传染性,这是最大的问题。”

  要点三:武汉“现在还处于相当困难的时候”

  钟南山院士说,我们21世纪已经遇到了三次冠状病毒的袭击:第一次是2003年SARS病毒,第二次是2015年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这是第三次,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

  这次冠状病毒袭击的病死率比SARS、MERS低一些,SARS应该是8%-10%,MERS是30%多,快到40%,而这次到目前的统计是百分之二点几。

  “当然,武汉情况很大不同,武汉暂未完全杜绝人传人,武汉要发力加油!”钟南山院士指出,自己相信,现在有相应多的(收治)场所,有这么多的医生(支援),有较好的防护工具,还有部队的支撑与支持,武汉的情况应该得到改观,但现在还处于相当困难的时候。

  钟南山同时指出,武汉地方政府和卫生部门没有在疫情发生早期采取足够的措施,应当为此承担责任。“他们没有把工作做好。”钟南山表示。

  要点四:政府比以往的措施更加有力

  钟南山表示在此次疫情中,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比SARS期间更加有力,比如在透明性和与世卫组织的合作方面做得更好。他还呼吁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比如终结野生动物市场交易,在卫生技术方面进行更多的国际合作,提升疾控中心的运营能力,以及建立潜在流行病的全球预警系统。

  钟南山对于此次疫情发生早期的预警不及时做出表态。他说道:“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协同协作,我们就能够更早地发现‘人传人’。”

  钟南山表示,相关部门对一些已经康复的病人仍然采取了留院隔离的措施,因为他们不想冒风险。“他们不知道这些已经康复的病人是否还会再次感染,所以出院率目前看起来并不高。”

  钟南山回应“潜伏期最长24天”:

  1099例样本中仅1例为24天

  2月11日,钟南山接受央视记者独家专访,通过央视回应了近日媒体报道“钟南山的最新论文发现新冠肺炎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的问题。

  钟南山:有关我们团队关于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临床特征的文章,这个研究是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共计552家医院提供临床的数据,研究团队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的。

  这篇文章是一个预印版(pre print server),预印版本身就需要征求更多的同行意见,按照预印版的官方要求,其信息并不能给媒体引用,也不能指导临床,必须要经过同行评议。在预印版里面的潜伏期,我们有一种统计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的口述来记录下来的,我们根据患者讲述过接触传染源时间以及症状最早出现的时间进行计算,最长的是24天。但实际上真正叙述有24天的病人只有1例,也就是说1099例中只有1例。以这仅有的1例患者报道的时间作为疾病的最长潜伏期是不够科学,既往其它疾病也有先例,如狂犬病。我们的研究显示所有患者潜伏期的中位数是4天,此外,我们在这篇文章即将报道四分位间距,分别是2天与7天(即差距为5天),其更加科学地反映人群的总体情况。

  因此关于未发表的文章部分信息不应该被过度解读。

  钟南山:感染者基本都已发病

  不认为会有更高的高峰

  据南方+报道,针对疫情情况,钟南山院士介绍,现在没有任何人可以做一个严格的拐点预测,但通过数学智能分析模型,结合最近几天实际情况的纠正,再加上现在气候等因素,以及中央对整个疫情强化干预、全国新发病确诊人数和发展趋势等,可以看到新增病例数目有所减少。据数学模型分析,我国的疫情预计2月中下旬达到最高峰后,有望开始下落。

  很多人担心返程高峰会引起疫情再次上升,钟南山表示,他不认为会有一个更高的高峰。首先,因为新冠肺炎有潜伏期,经过春节和延长假期,感染者基本都发病了。此外,现在各个城市都设立了严格检查点,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也进行严格筛查,有症状的要做核酸检测,适当隔离。“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是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从1月22日开始进行强力干预,现在应该看出作用了。”

  对于武汉的疫情,钟南山认为,武汉的情况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目前每天新增病例没有明显减少。武汉首先要落实好,把有病的和没病的人分开,解决人传人的问题。现在当地的医务人员也得到了各方面的援助,全国约1万多名医护人员去支援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方舱医院等为武汉增加了5000多张床位。

  在病人救治方面,钟南山表示,目前轻症病人相对好收治,但大医院收治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治疗仍有一定难度。这个病毒虽然也是冠状病毒,但和SARS不一样,有它自身的病理和导致的生理变化。但总的看起来,哪怕是危重病人,经过治疗后,病毒的密度尤其是在下呼吸道有慢慢减少趋势。

  在药物方面,有很多实验都在进行,但大多仍在临床试验阶段,首先得看有没有效。目前的治疗侧重一个是抗病毒,另一个是针对病毒引起的炎症风暴,医生正进行积极探索和对症治疗。

  钟南山领衔最新论文:

  超半数患者早期不发热,潜伏期可达24天

  关键时刻,钟南山团队再出手,最新新冠病毒的研究,迄今最大规模样本分析。

  2月9日,由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注:medRxiv的论文均未经同行评审)

  钟南山等人对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

  这些结论基本上刷新了当前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对抗击新冠病毒带来了新的参考,也是钟南山团队在新冠病毒疫情以来首次以论文形式发表研究成果。

  钟南山团队在论文中披露如下研究结论:

  1、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最长可达24天;

  2、只有43.8%在早期表现出了发热症状,但住院后出现发热症状的占87.9%。

  3、仅有1%左右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过直接接触,而超过3/4的患者为武汉本地居民,或曾与来自武汉的人员接触过。这为新冠肺炎人传人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4、除了飞沫传播和直接接触两种途径,研究人员还在一些患者的粪便样本,以及胃肠道、唾液或尿液、食道侵蚀出血部位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因此卫生保护应考虑到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

  最新论文由钟南山携手来自全国抗疫一线的37位作者共同完成。作者单位包括广州市呼吸卫生研究所、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等。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所在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也在其中。

  钟南山为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

  论文提出,尽管新冠肺炎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但关于新冠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ARD)的临床特征仍不清楚。

  为此,钟南山等人对中国已确诊的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这些病例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

  这些患者均通过高通量测序,或实时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鼻拭子和咽拭子样本的检测得到确诊。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年龄:

  中位年龄为47.0岁,其中女性占41.90%,其中15岁以下患者占0.9%。

  接触史:

  2.09%是医疗工作者;1.18%的患者有接触野生动物史;31.30%有近期到过武汉;71.80%有接触过武汉人。

  潜伏期:

  潜伏期中位数为3.0天(范围为0至24.0天)。

  临床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87.9%)和咳嗽(67.7%)。腹泻和呕吐发生较少,分别占3.7%和5.0%;

  25.2%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15.74%(173/1099)的患者为重症患者。

  影像学检查:

  840名患者患者入院时,行胸部CT检查,其中有76.4%显示为肺炎;

  典型的放射学表现是毛玻璃样阴影(50.00%)和双侧斑片状阴影(46.0%)。

  实验检查:

  82.1%和36.2%的患者有淋巴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33.7%的患者中观察到白细胞减少症,大多数患者表现出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治疗和并发症:

  38.0%患者氧疗,6.1%患者机器通气,57.5%患者给予静脉抗生素,35.8%患者给予奥塞米韦抗病毒治疗,有5例严重病例采用了体外膜氧合ECMO。

  最常见并发症是肺炎(79.1%)、ARDS(3.37%)和休克(1.00%)。

  临床预后:

  55例(5.00%)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2.18%需要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15例(1.36%)死亡;

  有症状加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而无放射学异常的病例,明显多于轻症病例(23.87%比5.20%,P<0.001);

  淋巴细胞减少占比82.1%;

  在多元竞争风险模型中,重症肺炎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插管通气或是死亡的关系不大(亚分布危险比9.80;95%置信区间为4.06到23.67)。

  钟南山等人在论文中表示,和之前在《柳叶刀》上发表的两项研究相比,基于更大的样本量和在全国各地招募的病例,最新研究得出的新冠肺炎病死率明显变低(1.4%)。当计入广东省的试点数据时,病死率更低(0.88%)。

  据南方日报,钟南山9日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种,它跟SARS冠状病毒是“平行的”。根据目前观察的情况,新冠肺炎的病死率约为2.7%,且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病死率虽然比普通流感强,但远比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或H7N9流感病毒低。

  针对目前广东仍有部分地方存在谈新冠肺炎色变的现象,钟南山表示,大部分人只要早期发现后,保证充分的休息,并配合进行治疗,就不会有问题,“要重视,但是无需恐惧。”

  研究中26%患者无武汉接触史

  研究的数据从哪里来?

  截至2020年1月29日,研究团队从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中提取了1099例经实验室确认的,由2019-nCoV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ARD)患者数据。

  分析发现,患者中位年龄为47岁。各年龄段人群均有分布,15岁以下者占0.9%。女性为41.9%。其中,25.2%患者至少合并一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该研究继续证实了人传人。仅1.18%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直接接触,而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武汉的人接触过。在这1099名患者中,2.09%为医务工作者,43.95%为武汉居住者,26%的患者未去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这些结果印证了此前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等。

  研究发现,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为0至24天),低于此前预计的5.2天。这有助于指导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时间。

  感染者就诊时可能不发热

  在症状方面,发烧(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腹泻(3.7%)和呕吐(5%)等消化道症状较少见。20.9%的患者在出现病毒性肺炎前或者无病毒性肺炎的前提下,仅存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值得留意的是,研究发现,感染者在就诊时仅43.8%发烧,但住院后发热比例达到87.9%。15.7%的患者发生严重肺炎。在新冠肺炎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患者中,不发热的患者比SARS冠状病毒感染者和MERS冠状病毒感染者要多。论文表示,如果监测重点只关注是否发热,这类感染者可能会被漏掉。

  此外,在病毒传播途径方面,研究团队发现除了飞沫和直接接触外,在62例粪便标本中,有4例(占比6.5%)对新冠肺炎病毒呈阳性反应,另有4名患者的胃肠道、唾液、尿液中检测到阳性反应。研究团队建议,在卫生措施方面,应考虑做好胃肠道分泌的污染物传播途径的防御。

  吸氧是目前主要疗法

  在治疗方面,分别有38.0%、6.1%、57.5%、35.8%的患者接受吸氧、机械通气、静脉用抗生素、奥司他韦治疗。在研究中,15.74%的患者为重症患者。只有重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

  18.6%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重症患者中应用率(44.5%)高于非重症患者(13.7%)。5例重症患者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

  住院期间,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肺炎(79.1%),其次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37%)和休克(1%)。

  根据更大样本量和中国各地数据,研究团队发现与此前报道相比,新冠肺炎的致死率较低,约为1.4%。根据2月6日全国发布的官方数据,全国28018例患者的病死率为2.01%。

  研究团队总结,2019-nCoV通过人际传播迅速传播,中位潜伏期3天,病死率相对较低。在一些2019-nCoV感染的患者中,放射学检查结果正常,可能不发热,腹泻少见。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白血球/淋巴细胞计数和胸部X线/ CT表现)预示了不良的临床结果。

  严格、及时地采取流行病学措施,对遏制疫情迅速蔓延至关重要。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仍需持续不断努力探索。

分享到:
责任编辑:zsz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