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判决受挫,中国智能手机品牌暂时告别德法市场?
《环球时报》记者日前在欧洲最大电器连锁店MediaMarkt柏林分店看到,小米、华为等品牌的中国手机仍在专柜上出售。的柏林居民卡特琳娜告诉记者,中国智能手机外形时尚、功能先进,而且各个价位的型号选择多,比三星和苹果性价比更高。
在德国的亚马逊电商平台上,还有OPPO、vivo等中国智能手机在出售。德国汉堡零售消费法律顾问莫里茨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因为一些国际电商平台上的手机销售方并不在德国,因此消费者可以在那里买到中国智能手机。
Canalys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第一季度,西欧智能手机市场前五位分别为三星、苹果、小米、OPPO和vivo。其中,小米主要在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市场表现强劲。Canalys分析认为,当前,市场已经出现复苏迹象,预估在2024年出货量会实现6%的反弹。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欧洲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中国智能手机,未来仍有见证市场变局的机会。
此外,尽管此前面对不利判决,中国智能手机并未放弃在欧洲市场的“专利博弈”。法国法院7月驳回诺基亚针对中国智能手机的专利诉讼,这标志着中国手机制造商取得针对诺基亚的一次关键胜利。
据德国winfuture新闻网早前透露,在手机领域逐渐淡出市场的诺基亚却靠专利协议赚得盆满钵满。三星今年与诺基亚续签多项专利许可协议,根据诺基亚在2018年公布的5G专利收费标准,每台使用其专利的5G手机,应向诺基亚支付3欧元的专利费收入。其他一些专利所有者也在以类似的方式获取利润,其中包括瑞典电信供应商爱立信和意大利企业sisvel。
有通信技术行业专家认为,此次同诺基亚的专利风波是中国手机品牌的海外“学费”。项立刚表示,诺基亚拥有2G、3G甚至4G时代大量的专利积累,但因为已退出手机终端业务,无法与中国手机厂商的专利互换,因此诺基亚在专利收费上的立场越发强硬。“目前全球还没有形成关于手机专利费的标准,或者在专利费上的国际公约和准则,完全是靠企业之间的谈判和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