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曝光北京河图公司假冒授权:拿无授权图片频繁骚扰企业骗取和解费
“北京河图公司所谓的侵权图片是无授权图片,就是从别的网站下载的,然后一张图片找我们公司索要1500元和解金,我要曝光河图公司图片造假的骗局。”该负责人说,今年4月,公司接到了北京河图创意图片有限公司的电话,说单位微信公众号上的一张配图是其单位版权,索要1500元和解金。河图公司发来的邮件有民事诉讼函、取证的公证号图片、河图官网图片截图,共三样。
该负责人坦言,此前单位用图不规范时,曾经做过侵权赔偿。所以单位就加强了这方面管理,发布的图片有了正规版权渠道。而且还招聘到法律系毕业的员工负责图片纠纷。“随后找到具体负责此事的同事进行了确认,确实河图所说的那张图我公司进行了购买,有版权授权书,有原图。”
“等北京河图公司再次电话索赔和解金后,我公司就要求河图出具版权授权书,但是河图公司表示,出具版权授权书需要进行公证,公证费要一千元左右,这样和解的话,和解金额就会高,就不是900元了。”
“河图公司在电话中强调,原图在谁手里谁就是有版权。”该负责人表示,河图公司这么说,明显就是欺骗、误导企业。因为“知识产权法规定,作品自作者完成时自动享有版权”。
“随后我公司向河图公司提出出具原图的要求。河图公司不出具,说只能视频或者到法院开庭审理后才给我们公司看。”
该负责人表示,因为公司有原图在手,所以底气足,坚持要通过视频看一下河图公司所谓的原图啥样。
“河图公司方面以主管法务开庭为由,拖延了月余才进行了视频对话。”该负责人回忆道,当双方进行视频后,发现河图公司竟然有和其公司一模一样的原始格式图。“我们当时也惊呆了,不过法务部的同事马上观察到其原始格式图的时间显示是开视频对话前一天。”
该负责人表示,这就是说,河图公司是在我们公司坚持要原图之后,在开视频前一天,花10元最多50元到一号图库购买下载的。
“河图公司的套路应该是这样的,从网上随便找张图,然后用浏览器识图看有哪些人再用,一个个的勒索,拼成功概率。”该负责人表示。
“河图公司就是利用企业用图花钱购买少,存在侵权多的普遍现象,利用企业心虚和不懂图片著作权的法律知识,采用虚假授权骗术,讹诈企业钱财。”
该负责人说,我们明确向北京河图公司表示,会向法院反应河图伪造证据、扰乱司法秩序,妨碍司法公正,并会报案提请公诉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罪。“目前没有接到河图公司再联系的电话。估计是放弃了我们公司的900块了吧。”
无独有偶。当天,家电消费网还接到一个企业的投诉,称今年6月接到北京河图创意有限公司的电话,说其公众号一张配图使用了其公司图片,索赔一万,可以交纳1200元和解。“我是在图虫网购买的,有永久使用的授权书,当时要求河图出具版权授权书,河图说要公正会增加和解成本,就不是1200元的和解价格了。我花钱购买了图片版权,心不虚,觉得就是诈骗电话,就把他的电话拉黑了。”
随后,家电消费网向北京河图创意图片有限公司求证。但多次拨打其法人冯飞燕电话未联系上。
天眼查获悉,北京河图创意图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法人冯飞燕。中国图库为北京河图创意有限公司下属的图库。在2018年、2019年,北京河图创意图片有限公司冯飞燕曾在微博年会、微博上高调展示其自行研发的AI查盗图软件。
对此,北京富力律师事务所主任殷清利接受媒体采访表示,“如果经调查确定图片公司确实没有任何关于著作权人的授权,其取得图片的来源完全属于侵权,其却以经过著作权人授权而向使用方采取函告等方式,并辅以不接受调解便动辄以诉讼等方式加以威胁,以此非法占有得逞,而且非法所得额达到法定标准,涉嫌敲诈勒索犯罪,使用方完全可以向警方提起刑事控告。”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戎进律师则表示,被侵权企业可以以《刑法》第261条侵犯知识产权罪搜集北京河图涉嫌犯罪的证据,向有关机关举报或投诉北京河图公司。据查,截至目前该公司提起侵权诉讼1900余起,以每件800元金额计算,达到刑法规定之“严重情形”,则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今年6月,国家版权局等关于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0”专项行动的通知中明确表示,深入开展图片市场版权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未经授权传播他人图片的侵权盗版行为,着力整治图片机构、版权代理公司存在的假冒授权、虚假授权、恶意索赔等行为,进一步规范图片市场版权传播秩序。
今年7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了关于涉网图片类著作权案件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个别图片公司或者律师甚至专门从事图片维权诉讼,主动锁定图片权利人,利用专业软件检索到侵权行为后再向图片权利人寻求授权,以提起诉讼的方式获取不正当商业利益。”报告认为,这种维权方式已经成为这些图片公司的主要经营方式和部分律师开发客户和案源的主要渠道。
该报告还明确指出,目前,单幅摄影作品的最低损害赔偿额为300元,最高为4000元,中位数为800元,平均值为867元。
近来,家电消费网关于北京河图创意图片有限公司涉嫌恶意索赔的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很多受害公司向本网站诉说河图骗局。家电消费网还将调查文章呈送给了北京互联网法院。上周,北京互联网法院主管副院长回复已关注到家电消费网的系列报道。(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