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自曝遭北京河图公司骚扰惊吓病倒 要求严打图片公司诈骗
家电消费网7月28日讯 “北京河图公司的员工不停打我电话,拉黑后又频繁更换号码继续打电话,开口就说把你告到法院。连续多日遭受电话骚扰恐吓,我身心疲惫,有一天接了河图恐吓电话身体突发不适被家人送去医院;我年迈的老母亲接了几次河图电话后也被吓得焦虑不安。最近看到家电消费网的报道,才知道被河图公司的诈骗电话忽悠了。昨天,有一自媒体人士向家电消费网投诉说,一定要将北京河图创意图片公司告上法庭,以免更多企业上当受骗。
该自媒体人士说,她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河图公司声称自己的图片被侵权使用,“河图公司多次以多个电话、邮箱等联系方式对我进行联系,声称不联系就告到法院”,该自媒体人士说,河图公司员工态度恶劣,动不动就“不联系我们进行解决,就把你告到法院”,“你等着法院联系你”。
“感觉我经历的不是民事案件,而是刑事案件。”该自媒体人士说,“作为普通老百姓,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河图公司的电话骚扰,已经对我和我的家庭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老母亲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接到河图公司电话里面气势汹汹的咱们法院见的电话,以为我做了什么违法的事情,吓得每天焦虑不安、精神抑郁。”该自媒体人士说,只是从免费图片网站下载了一张配图,也不是主动侵权,实是不知情,河图公司就索要一万元,这在父母所在的城镇就是半个月的工资。因工作连累家人心中愧疚不已,面对巨额赔偿心中气愤郁闷又不知怎样应对,身心剧受摧残无法正常工作,有一次接了河图公司骚扰恐吓电话后,突然身体不适,被家人送到了医院急诊室,花了一千多元看病治疗。
“河图诈骗电话找我索赔侵权赔偿金,连日不断的骚扰对我和家人进行精神打击,如何才能对河图索赔?”
该自媒体人士表示,为什么北京河图公司开口一张图片的版权赔偿金就是一万元?免费图片网的图片究竟河图有没有版权?为什么以起诉图片盈利、敲诈勒索式维权模式的公司能一直存活?假冒授权的图片维权诈骗电话普遍撒网式碰瓷,这种诈骗行为是否应受到制裁?难道版权管理和司法部门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吗?
该网友还表示,经过仔细研究河图诈骗电话与普通诈骗电话的区别后发现:1.诈骗方式相同。都是通过普遍撒网式打电话搜索受害人,一旦受害人表现出胆怯,骗子便步步深入紧逼。2.诈骗结果不同。普通诈骗电话利用虚构的谎言没有证据容易被识破,而河图公司伪造版权和授权,欺骗性更强,更容易得手。3.诈骗过程不同。普通诈骗电话被拒绝后便消失;而河图公司的诈骗电话更加嚣张,以维权名义不断进行骚扰,打击受害人的自信心,造成的伤害更大。
“我们尊重版权作者,但这不能称为某些公司钻法律漏洞,割韭菜的理由。”该自媒体人士表示,希望国家版权局剑网2020行动能对这种占用国家司法资源、打着维权旗号,却以版权官司为盈利模式的图片公司进行调查和整治,“还我们一个干净、公平的网络空间。”
昨天,还有网友向家电消费网投诉称,接到河图公司员工索赔电话后,“一个小时之内脑袋都嗡嗡的,吓惨了,真是吓得哆哆嗦嗦的,晚上觉都睡不着”。该网友表示,我就是一个普通编辑,当时想万一要我赔偿怎么办,还让公司名誉受损了。自责得想跳楼自杀的心都有了。
随后网上搜索一下,了解到目前像河图公司这样的图片公司很多,让自媒体不堪其扰,有的都把公司注销了,转行不做自媒体了。“他们打着版权维权的口号,把法院变成其营销部门,对社会的经济秩序危害特别大。” 该网友表示。
今年6月,国家版权局等关于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20”专项行动的通知中明确表示,深入开展图片市场版权整治工作,严厉打击未经授权传播他人图片的侵权盗版行为,着力整治图片机构、版权代理公司存在的假冒授权、虚假授权、恶意索赔等行为,进一步规范图片市场版权传播秩序。
今年7月,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布了关于涉网图片类著作权案件的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个别图片公司或者律师甚至专门从事图片维权诉讼,主动锁定图片权利人,利用专业软件检索到侵权行为后再向图片权利人寻求授权,以提起诉讼的方式获取不正当商业利益。”报告认为,这种维权方式已经成为这些图片公司的主要经营方式和部分律师开发客户和案源的主要渠道。
该报告还明确指出,目前,单幅摄影作品的最低损害赔偿额为300元,最高为4000元,中位数为800元,平均值为867元。
近来,家电消费网关于北京河图创意图片有限公司涉嫌恶意索赔的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很多受害公司向本网站诉说河图骗局。家电消费网还将调查文章呈送给了北京互联网法院。上周,北京互联网法院主管副院长回复已关注到家电消费网的系列报道。
天眼查获悉,北京河图创意图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法人冯飞燕。中国图库为北京河图创意有限公司下属的图库。在2018年、2019年,北京河图创意图片有限公司冯飞燕曾在微博年会、微博上高调展示其自行研发的AI查盗图软件。(杜佳)